歷經兩年多的建設,地處蘇中地區泰州市的溱湖濕地農業生態園,已凸顯出明顯的“低碳效應”,現已成為江蘇省較有影響的農業重點開發“低碳產業”的項目。
實施秸稈氣化集中供熱工程
溱湖濕地農業生態園位于蘇中地區的溱潼古鎮,東臨國家4A級濕地公園,西與千畝果林接壤。2007年11月,生態園正式動工新建,占地300余畝,總投資約1.2億元人民幣。園區共分為兩大區域,以沈馬公路為分界,以南是蔬菜新品種研發、深加工及餐飲、休閑、商務、生活區,以北為旅游觀光、種苗種植推廣、采摘、生產示范區。
為進一步綜合利用秸稈、推廣節能降耗、減少園內入冬后各種反季節蔬菜瓜果的生產成本,溱湖濕地農業生態園從2009年10月開始,陸續投資380萬元新上秸稈氣化集中供熱工程。2010年3月工程竣工投產后,每年可以消化10多萬噸秸稈,讓當地300多農戶用上低于煤氣價格30%的粗燃氣或生物煤。此外,工程每天也可為園區節省2000多元的燒煤升溫費用。
兩大主題展廳營造18個景點
溱湖農業生態園建有2.7萬平方米連棟溫室、約6萬平方米各類鋼架大棚、兩萬平方米展廳,分為農技與農藝兩大主題進行了栽培種植施工。
在農技廳中,分為蔬菜栽培區、水生栽培區、無土基質栽培區、菌種繁植培育區等16個分區,重點展示了省農科院、南農大和南京蔬菜研究所等新研究的高產高效品種和蘇北農科院、揚農大等提供的新、奇、特農作物品種,共300多種作物;農藝廳主要以農作物、花卉和種子相結合,運用各種栽培手段,營造了“龍鳳門”、“水鄉兒女想北京”和“龍船”、“人與自然”等18個景點。
與科研單位合作試種推廣優質品種
為打造“低碳”園區,溱湖農業生態園還以科研單位為依托,與江蘇省農科院、南農大、揚農大等7家省內科研教學單位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江蘇省農科院率先派出了3個博士生小組攜帶28個蔬菜品種來該園培植、試種、研究。同時,他們還以智能育苗溫室為主體,園區除自行溫控處理外,遙控式可變軌移動噴灌設備的安裝,其自動化程度設施規模不僅在全省第一,且在國內處領先地位。
溱湖農業生態園以試種推廣為己任,已從7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引進各類高產、優質、高效品種100多個,試種30多個,推廣7個,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農戶的好評和歡迎。
為凸顯生態園的“低碳效應”,溱湖農業生態園還將繼續配套建設農家四合院、生態餐廳、組建鄉村俱樂部,打造產業化生產基地、高效農業示范種植基地、農業科普教育實驗培訓基地和蘇中、蘇北規模最大的工廠化育苗基地,實現高效農業與觀光農業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