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屬睡蓮科的一種水草。99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我國黃河以南的大部分沼澤、池塘都有生長,但尤以江蘇、浙江兩省太湖流域生長最多。莼菜尚未透露出水面的嫩葉可以食用,是一種地方名菜,古人所謂“莼鱸風味”中國的“莼”,就是指這個菜,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調羹進餐,并派人定期運回宮廷食用。它鮮嫩滑膩,用來調羹作湯,清香濃郁,被視為宴席上的珍貴食品。據說采莼菜是不能劃船的,因為莼菜是像睡蓮一樣生長的,劃船引起的水紋會令細小的莼菜漂走,只有一人坐在一個大木桶里漂過去,緩緩地靠近,在那些已經展開的圓形葉片中間尋找還沒有露出水面的嫩芽,然后指尖一掠,把這像泥鰍一樣滑的東西摘下來。
莼菜本身是沒有味道的,葉圣陶在散文《藕與莼菜》中說“嫩綠的顏色與豐富的詩意,無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但無論如何還是需要搭配葷食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一般蘇州的人家,在莼菜剛上市的時候,都會買些回家去,加春筍絲、雞絲和肉絲做個湯,是最家常的吃法。春天虛火旺,莼菜正好可以降火明目,是春末最好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