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湖濕地動物介紹?候鳥篇
?
夜鷺
Black-crowned Night-Heron
鸛形目 > 鷺科 > 夜鷺屬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Nycticorax nycticorax
描述:中等體型(61厘米)、頭大而體壯的黑白色鷺。
成鳥:頂冠黑色,頸及胸白,頸背具兩條白色絲狀羽,背黑,兩翼及尾灰色。虹膜-亞成鳥黃色,成鳥鮮紅;嘴-黑色;腳-污黃。
叫聲:飛行時發出深沉喉音wok或kowak-kowak,受驚擾時發出粗啞的呱呱聲。
分布范圍:美洲、非洲、歐洲至日本、印度、東南亞、大巽他群島。
分布狀況:地區性常見于華東、華中及華南的低地,近年來在華北亦常見。冬季遷徙至中國南方沿海及海南島。
??????? 習性:白天群棲樹上休息。黃昏時鳥群分散進食,發出深沉的呱呱叫聲。取食于稻田、草地及水渠兩旁。結群營巢于水上懸枝,甚喧嘩。?
俗名:夜鶴夜游鶴?
俗名:白骨頂? 冬雞 孤頂 骨頂 臌頂 米雞
雁形目 > 鴨科 > [河]鴨屬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nas crecca
描述:體小(37厘米)、飛行快速的鴨類。綠色翼鏡在飛行時顯而易見。雄鳥有明顯的金屬亮綠色,帶皮黃色邊緣的貫眼紋橫貫栗色的頭部,肩羽上有一道長長的白色條紋,深色的尾下羽外緣具皮黃色斑塊;其余體羽多灰色。雌鳥褐色斑駁,腹部色淡。于雌白眉鴨區別于翼鏡亮綠色,前翼色深,頭部色淡。美洲亞種carolinensis胸部有白色縱紋但翼上無白色條紋。
虹膜-褐色;嘴-灰色;腳-灰色。
叫聲:雄鳥叫聲為似kirrik的金屬聲;雌鳥叫聲為細高的短quack聲。
分布范圍:繁殖于整個古北界;南方越冬。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繁殖于東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遷至中國北緯40°以南的大多數非荒漠地區。地區性常見鳥。美洲亞種carolinensis在日本及香港有過記錄,其他地方也可能出現。
習性:成對或成群棲于湖泊或池塘,常與其他水禽混雜。飛行時振翼極快。
俗名:八鴨 八鴨 巴鴨 巴鴨 綠翅鴨 小鳧 小麻鴨 小麻鴨(母) 小裊 小食鴨 小水鴨 小水鴨 小蜆鴨 小蜆鴨
?鸛形目 > 鷺科 > 白鷺屬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Egretta garzetta
描述:中等體型(60厘米)的白色鷺。與牛背鷺的區別在體型較大而纖瘦,嘴及腿黑色,趾黃色,繁殖羽純白,頸背具細長飾羽,背及胸具蓑狀羽。
虹膜-黃色;臉部裸露皮膚黃綠,于繁殖期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腳-黑色,趾黃色。
叫聲:于繁殖巢群中發出呱呱叫聲,其余時候寂靜無聲。
分布范圍:非洲、歐洲、亞洲及大洋洲。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為常見留鳥及候鳥,分布在中國南方、臺灣及海南島。迷鳥有時至北京。部分鳥冬季到熱帶區越冬。
習性:喜稻田、河岸、沙灘、泥灘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進食,常與其他種類混群。有時飛越沿海淺水追捕獵物。夜晚飛回棲處時呈"V"字隊形。與其他水鳥一道集群營巢。
俗名:白鶴 白鷺鷥 白鳥 舂鋤 極小白鷺 鷺鷥 絲琴 小白鷺 雪客 一杯鷺
?
鶴形目 > 秧雞科 > 骨頂屬
GRUIFORMES > Rallidae > Fulica atra
描述:體大(40厘米)的黑色水雞。具顯眼的白色嘴及額甲。整個體羽深黑灰色,僅飛行時可見翼上狹窄近白色后緣。
虹膜-紅色;嘴-白色;腳-灰綠。
叫聲:多種響亮叫聲及尖厲的kik kik。
分布范圍:古北界、中東、印度次大陸。北方鳥南遷至非洲、東南亞及菲律賓越冬;鮮至印度尼西亞。也見于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及新西蘭。
分布狀況:亞種atra為中國北方湖泊及溪流的常見繁殖鳥。大量的鳥至北緯32°以南越冬。
習性:強棲水性和群棲性;常潛入水中在湖底找食水草。繁殖期相互爭斗追打。起飛前在水面上長距離助跑。
?Common Moorhen
鶴形目 > 秧雞科 > 黑水雞屬
GRUIFORMES > Rallidae > Gallinula chloropus
?
描述:中等體型(31厘米),黑白色,額甲亮紅,嘴短。體羽全青黑色,僅兩脅有白色細紋而成的線條以及尾下有兩塊白斑,尾上翹時此白斑盡顯。虹膜-紅色;嘴-暗綠色,嘴基紅色;腳-綠色。
?
叫聲:響而粗的嘎嘎作叫pruruk-pruuk-pruuk。
?
分布范圍:除澳大利亞及大洋洲外,幾乎遍及全世界。冬季北方鳥南遷越冬。
?
分布狀況:亞種indica繁殖于新疆西部,包括天山;指名亞種繁殖于華東、華南、西南、海南島、臺灣及西藏東南部的中國大部地區。越冬在北緯32°以南。
?
習性:多見于湖泊、池塘及運河。棲水性強,常在水中慢慢游動,邊在水面浮游植物間翻揀找食。也取食于開闊草地。于陸地或水中尾不停上翹。不善飛,起飛前先在水上助跑很長一段距離。
?
俗名:紅骨頂 紅鳥 江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