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姜堰市溱湖風景區,工人正在濕地科普宣教中心二樓進行地方風俗場景的布置。據了解,溱湖濕地科普宣教中心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目前已進入布展階段。下月上旬,會船節開幕期間,景區將舉行科普宣教中心開館儀式。
???? 在建的濕地科普宣教中心占地面積5790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主要以生態展示、科普教育、生態示范功能為主,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現代化的手段向人們宣傳濕地的有關知識。它融科學性、參與性、趣味性于一體,讓您在娛樂的同時接受科普知識的熏陶。
????? 濕地科普宣教中心布展由德國柏林德立策劃公司設計。在實現對民眾的濕地教育功能外,還將傳遞出“只帶走照片,不留下腳印”旅游理念——這將使“保護濕地”從一句號召性口號演變成為民眾“自己的事”。
“這是科普宣教中心建設的與眾不同之處。”溱湖濕地管委會主任劉志群說,溱湖濕地科普宣教中心是在借鑒了倫敦和香港兩大濕地公園的成功理念,并結合溱湖本身絕佳的原生態資源而設計施工的,科普宣教中心本身就是溱湖濕地三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該項目并沒有建在公園核心區,而是建于公園入口處的南北堤圩附近。一層主要是鳥類天堂、溱湖麋鹿、溱湖夜景、溱湖足跡、溱湖四季、溱湖沉浸等8個展區,向游客介紹了溱湖濕地的動植物和景觀。二層設有溱湖濕地、溱湖會船、溱湖磚雕、溱湖現狀等展區,介紹了溱湖的地理位置、地方文化特色和風俗。三層通過大型場景“百鵲歸巢”,展示溱湖濕地良好生態環境。整個布展中,既有互動游戲讓游客參與,又有水墨畫電影讓游客身臨其境。
??? “走進這個中心,就猶如進入一個人鳥共存、親近自然與動物的世界。”溱湖濕地辦主任王劍說,中心附近建有10多個長方形觀察木屋內,可以看見有母親給孩子點數近處的珍禽、有鳥類愛好者用望遠鏡長時間細心觀看,另外還有學生在安靜地寫生。
在溱湖,管理者對于鳥與人的關系有點“重鳥輕人”。為了給鳥兒們一個安靜的生活和棲息環境,在這里人是受到限制的。參觀路線的水邊基本上都用稀疏的樹籬或用樹木枝條編織的多孔障礙物把人與鳥隔開。人們或在障礙物后面觀看,或在木屋觀察室內欣賞。游客可以從監視器屏幕上看到水鳥的活動情況。在每個木屋,都會有文字提醒:“請注意不要高聲,鳥兒有耳朵。”另外還有“請勿吸煙,請勿把手和頭伸出窗外”等字樣。
??? 由于生態環境極大改善,眾多鳥類將溱湖作為棲息的天堂。去年底,已有50多種冬候鳥遷徙溱湖越冬,蒼鷺、紅嘴鷗、草鷺、鴛鴦、綠翅鴨和花臉鴨都是這幾年才出現的。
劉志群表示,溱湖濕地目前不惜代價建成了數十公里長的棧道,因為在溱湖濕地,要嚴格按照指定步道行走,不得擅離道路涉足荒野,保留大片的自然荒野地帶供野生生物棲息,繁衍,溱湖,尊崇的“只帶走照片,不留下腳印”現代旅游理念,“這是對濕地和人類本身的尊重。”
科普宣教中心的建設,旨在通過修復濕地、完善配套設施,來進一步強化溱湖濕地的生態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生態旅游等功能。下月上旬,會船節開幕期間,科普濕地宣教中心將對外開放,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將成為融濕地保護、濕地觀光和濕地教育為一體的生態型國家濕地公園。